亚洲首脑吁建立合作新秩序应对中美贸易战
发布时间:2019-06-20 发布者:南亚发展网
《日本经济新闻》6月17日发表《亚洲合作应对美中对立》一文称,美中两国对立会给亚洲的经济与安全保障带来重大影响,各国应该联合应对。以“亚洲的未来”为主题的第25届国际交流会议5月30日和31日在东京都内召开。在此次会议上,各国首脑就美中贸易战表示了深切担忧。各国首脑观点摘编如下:
美中对立,两头大象打架,被践踏的是它们脚下的草。美中不能选择战争,必须在明确双方意见分歧的基础上进行解决。
美国长期以来在中国等低成本国家制造零件和成品,然后在全世界销售,将之作为竞争力的源泉。美国如今在飞机产业等领域保持了卓越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国等亚洲国家企业开始投入巨额资金推进研发,提升产品质量。现在,亚洲企业的产品已不再是西方国家的仿造品。西方国家应该承认亚洲国家实力的增强,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开展竞争。即使美国禁止中国华为技术公司出口产品,华为研发能力也远高于马来西亚企业。马来西亚希望尽可能地利用华为的技术。
美国曾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迫使其他国家作出改变,如果对方不答应则实施制裁。但中国也日益强大。美国应该接受自己不会永远是最优越国家这一事实。
东亚应该建立类似欧盟的平台,让各国领导人齐聚一堂。通过定期开会,正确认识中国,营造为地区和平而合作的氛围。
柬埔寨首相洪森:贸易战没有胜利者
美中贸易战的爆发会使谁受到打击?是购买被加征关税的产品的美国民众。美中贸易战不仅对美中两国造成影响,还会妨碍其他国家的企业活动。美国对伊朗实施单方制裁也是同样。影响波及多个领域是贸易战的归宿。
美中贸易战也会对柬埔寨造成影响。柬埔寨不是只与美中两国进行贸易,而是与所有国家进行贸易。柬埔寨必须找到自己的道路,在美中对立中求生存。
我们期待美中两国找到妥善解决方法。全世界不能只有一国独活。国家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希望美中两国能采取共同寻找解决对策的姿态,实现双赢。柬埔寨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参加日本、印度和韩国的框架。这些不是对立的,都带来了成长机遇。
如果一个国家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其他国家应该给予尊重。
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各国不希望选边站
随着中国急速崛起,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中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美中应该建立新的建设性合作模式。鉴于美中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美国首先有必要适应中国作为主要大国的崛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国际责任也日益增大,中国也要接受这一点。
亚洲各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国家同样,不希望在美中两国之间选边站。我们希望与所有国家进行自由贸易、技术交流和投资。亚洲现在正兴起第四次产业革命,亚洲企业正成为推进改革的主要力量。为推动建立新国际秩序,中国以外的亚洲各国也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赞丹沙塔尔:对话解决非常重要
冷战结束后,世界一直基于多边主义规则运行。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姿态是非常重要的。保护主义是全球化经济的桎梏。贸易战中没有胜利者。
蒙古国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很大作用。蒙古国希望与中国和俄罗斯在基础设施开发方面进行合作。如果推进开发连接两国的经济走廊,则可以使俄罗斯的资源经由蒙古国运抵中国。
2016年蒙古国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是78.8%,到2018年降至58.9%。其中,对华债务占比不足10%。我认为不存在陷入“债务陷阱”的危险,不打算重新审视或缩小与中国合作推进的开发项目。
《日本经济新闻》亚洲总局长高桥彻:亚洲可成为先驱者
在美中对立中求生存,亚洲应该走的“道路”之一是,坚持自由贸易。世界自由贸易协定(FTA)中亚洲占三分之二,现在亚洲地区是全球化的堡垒。东盟和日中韩等16国的目标是,2019年内就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达成协议。这个FTA如果生效,不仅可以成为保护主义的制动器,还有望通过加深经济合作起到安保缓冲器的作用。
亚洲以人口规模为基础批量生产大数据,那么在兴起的数字经济中不再是欧美的模仿者,而可能成为先驱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5月30日晚宴演讲中提出“自由的数据流通圈”构想,目的是在全球化的框架中培育容易被保护主义割裂的数字经济。这一构想应该会引起亚洲各国的共鸣。
在美中对立方面,战争不应该成为选项。亚洲以及在亚洲的日本能做什么?在摸索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应该负责任的不只是美中。(来源:消息参考)
上一篇:意大利商人泰国度假村身亡
热门话题更多>>
第三届临沧百国华侨华人联谊会举行[查看详细]
2025-04-28 76:30
外交部回应涉长江和记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交..[查看详细]
2025-04-28 23:12
朝鲜派兵库尔斯克是否有助于解决乌克兰危机..[查看详细]
2025-04-28 08:24
全国卫企协分会携手肇东市工商联 共谋健康..[查看详细]
2025-04-01 64:04
中国车企再战越南,“价格屠夫”能否笑到最..[查看详细]
2025-02-13 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