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中国76个项目“满血复活”暗藏何种玄机?
发布时间:2025-03-13 发布者:锡兰华文报
本报记者侨子发自科伦坡:曾被称为“印度洋明珠”的斯里兰卡,一度因经济危机陷入困境,甚至被贴上“破产国家”的标签。 此间媒体12日报道,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11日突然爆料,"中国和日本已同意重启87个此前被搁置的经济项目,包括76个中国项目和11个日本项目。"这一突破性进展引发外界关注——这个印度洋岛国在短期内重获投资方信任,暗藏何种玄机?
核心驱动:营商环境改革与政策调整
斯里兰卡此次推动中日项目重启的关键,在于其推出的“零佣金”营商环境政策。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明确表示,政府将彻底杜绝投资过程中的灰色交易,确保外资企业“无需为暗箱操作买单”。此举不仅回应了国际社会对斯里兰卡腐败问题的批评,也为马纳尔50兆瓦风电项目等重大投资的加速落地铺平道路。分析认为,通过制度性改革重塑投资者信心,是斯里兰卡当前经济策略的核心。
青年企业家与外交协同战略
迪萨纳亚克当天在斯里兰卡青年企业家商会(COYLE)26周年活动上强调,政府正着力培养新一代企业家,并计划通过“外交-商业联合机制”推动国际合作。具体措施包括:外交官与企业团队共同参与国际经贸谈判,为年轻创业者提供跨境投资政策支持,建立与东南亚、南亚市场的快速对接通道。 这一战略旨在突破斯里兰卡传统经济模式,在国际产业链中争取更多参与空间。
政治稳定性与经济改革的双重挑战
尽管迪萨纳亚克宣称当前政府是“史上最稳定的一届”,但分析人士指出,这种稳定性高度依赖经济复苏成效。目前斯里兰卡仍面临多重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要求的财政紧缩政策;卢比汇率波动对民生造成的持续性影响;预算改革中社会福利与外资激励的平衡难题。迪萨纳亚克提出的“每一卢比开支都是全民信托”原则,虽彰显改革决心,但也意味着政策容错空间极其有限。
复苏前景与潜在风险
中日项目的重启为斯里兰卡经济注入急需的外部资金,但其长期复苏仍需解决如下结构性难题,包括产业升级困境,债务可持续性和地缘政治平衡等。
此间经济观察人士指出,斯里兰卡当前的经济策略呈现明显“两手抓”特征:对外以制度性改革吸引投资,对内通过政商协同培育新增长点。然而,在IMF框架下的紧缩政策与民众对经济改善的迫切需求之间,政府仍需找到更精细化的平衡点。中日项目的重启仅是复苏起点,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短期资金输血转化为长期发展动能。
热门话题更多>>
第三届临沧百国华侨华人联谊会举行[查看详细]
2025-04-28 76:30
外交部回应涉长江和记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交..[查看详细]
2025-04-28 23:12
朝鲜派兵库尔斯克是否有助于解决乌克兰危机..[查看详细]
2025-04-28 08:24
全国卫企协分会携手肇东市工商联 共谋健康..[查看详细]
2025-04-01 64:04
中国车企再战越南,“价格屠夫”能否笑到最..[查看详细]
2025-02-13 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