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新闻与你零距离!
阿塔纳水厂

斯里兰卡将禁止妇女穿戴罩袍,并关闭一千多所伊斯兰学校

发布时间:2021-03-14 发布者:斯里兰卡

据路透社3月13日报道,斯里兰卡政府部长周六表示,斯里兰卡将禁止妇女穿戴罩袍( burqa) ,并关闭一千多所伊斯兰学校,这是制约影响该国少数民族穆斯林人口的最新行动。

穿着罩袍的妇女

斯里兰卡公安部部长萨拉特·韦拉塞斯卡拉(Sarath Weerasekera)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已经在周五( 12日)签署了一份文件,要求内阁批准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一些穆斯林妇女佩戴的罩袍。

罩袍(Burqa、burka 、burqua),也有译作波卡、布嘎,是一种具有穆斯林原教旨色彩的女性服装,主要为长袍、头巾加面罩,把女性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只露出眼睛。“布卡”是部分穆斯林女子在公开场合被要求穿着的服饰,主要由长袍、头巾和面纱组成,把人全身包裹起来,只露出眼睛。穿上它后,妇女从头到脚就被包裹地严严实实,只能透过眼前一小块网纱看到外面的世界。在斯里兰卡一类的国家,罩袍与宗教习俗、妇女女权等敏感话题有关,容易引发极端势力冲突,所以备受关注。目前,世界多国立法禁止妇女在公共场合穿戴罩袍。

他提到:“在我们早期,穆斯林妇女和女童从未穿过罩袍,这是最近出现的宗教极端主义的标志。我们肯定会禁止它。同时政府计划取缔1000多所伊斯兰学校,因为这些学校无视国家教育政策。”

据报道,2019年,在“伊斯兰国(IS)”恐怖分子轰炸教堂和酒店,造成250多人死亡后,这个佛教徒占多数的国家暂时禁止民众穿罩袍。2019年晚些时候,斯里兰卡总统戈塔巴雅承诺致力镇压极端主义。

斯里兰卡近年出现的恐怖主义组织

2019年爆炸案的幕后,隐藏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激进伊斯兰团体,专家称其宣扬伊斯兰恐怖主义意识形态。

该组织近年来才在斯里兰卡国内兴起,爆炸案前曾因破坏佛像,宣扬伊斯兰恐怖主义,在2019年1月被斯里兰卡警方逮捕了4名成员。2016年,该组织的阿卜杜勒拉齐克(Abdul Razik)因煽动种族主义而被捕。

2019年爆炸发生后慌乱的教堂

国际暴力极端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安妮•斯佩克哈德说,该组织的目标不是起义。相反,它的目的是将全球“圣战”运动传播到斯里兰卡,在社会上制造仇恨、恐惧和分裂。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在2009年之前饱受几十年内战的蹂躏,但这里几乎没有伊斯兰武装暴力史。

几十年来,斯里兰卡一直经历着严峻的种族冲突,以佛教徒为主的僧伽罗人和以印度教徒、穆斯林和基督徒为主的少数民族泰米尔人之间分歧不断加剧。这些攻击打破斯里兰卡近十年来相对平静的局面,斯政府正不断采取措施遏制恐怖主义新挑战的崛起。

欧洲多国公投通过“罩袍禁令”:禁止公共场所完全遮住面部

前不久,瑞士以微弱优势通过全民公投,将跟随法国,比利时和奥地利等多个西方国,禁止在公共场所完全遮盖住面部。

这项提案的支持者认为,禁令将有助于防止恐怖袭击以及其他形式暴力的发生。他们还认为这将解放那些被 “控制、压迫和监禁 ”的女性,能促进男女平等。但,该禁令招致穆斯林团体的批评,他们称该举动意在边缘化穆斯林团体。

报道称,略高于51%的瑞士选民投票支持这项倡议,禁止人们在大街上,商店和饭店中完全遮住脸孔。这意味着瑞士将禁止民众在一切公共场所遮住整个面部,包括街道、公共办公室、公共交通、餐厅、商店和乡村。

依据这项提案的规定,礼拜场所和其他宗教场所可以成为例外。同时,出于健康和安全原因或由于天气原因,以及在狂欢节等符合“当地习俗”的情况下,人们也可以遮住面部。疫情缘故佩戴口罩也不在该禁令范围之内。但除此之外,不允许有其它例外情况,游客也须遵守禁令。

瑞士860万人人口中,穆斯林约占5%,即约39万,其中大多数人起源于土耳其,波斯尼亚和科索沃。

此前,法国、比利时、荷兰与保加利亚等多个欧洲国家先后通过了“罩袍禁令”。20多年来,瑞士发布过“罩袍禁令”的州有近十个。

穿戴蒙面罩袍是极端化的行为表现

近年来,新疆部分少数民族女性由于受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影响,在公共场所蒙面纱、穿着吉里巴甫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它背后极端主义的势力对于新疆基层的社会形态,包括文化形态、社会稳定都带来了比较大的危害。为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条例》第二章第七条规定,自己或强迫他人穿戴蒙面罩袍、佩戴极端化标志的属于极端化,予以禁止。

一、蒙面罩袍不是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也不是穆斯林或者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服装,它是地地道道的极端服饰

受当代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影响,反应在穿戴服饰上就是要求女性穿长袍,戴长头巾、面罩,只露出眼睛,一身黑色的服饰把女性从头到脚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这种装束既不是穆斯林的传统服饰,也不是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它是一种显示宗教极端思想派别的服饰。

穿着蒙面罩袍表面上看是个人权利行为,但其背后内在的真实目的是掩盖宗教极端思想,是宗教极端思想的体现。在宗教极端思想下,裹挟着的是滋生极端暴力恐怖事件发生的温床。

近些年,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新疆部分地区也出现了穿着蒙面罩袍的现象。一些女性由于对自己的民族服饰缺乏正确的认识,抛弃自己传统的民族服饰而穿着蒙面罩袍,其主要也源于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三股势力”试图通过这个手段在社会上强化人们的宗教身份意识,用异类的标识或身份符号,用黑暗的面纱来扭曲人们的心理,刻意地制造隔膜和距离感,以达到渲染宗教极端主义的氛围;另一方面则有目的地混淆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关系,逐渐磨灭人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切割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否认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最终达到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目的。其行为既是对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渗透,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的文化安全,是彻头彻尾的极端化的表现行为,社会危害极大。

二、穿戴蒙面罩袍严重侵害了女性的权益和权利

当今世界,不管是什么信仰,不管是什么民族,女性都是追求美丽的,时尚是一种潮流,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现代文明的一种展示方式。而穿戴蒙面罩袍则使女性生产、生活不方便,并把女性隔离于主流社会以外,严重侵害了女性的权益。

首先,蒙面罩袍和宗教教义、宗教服饰、民族文化都没有什么关系。很多女性穿戴蒙面罩袍并不是她发自内心,是一种被教唆、被强迫。身着罩袍的妇女,因为面部无法被他人识别,就容易陷入自我孤立和社会隔离的双重困境,长此以往,很容易滋生仇恨社会的情绪。禁止穿戴蒙面罩袍,正是为了抵制其背后的这种极端主义思想的渗透。同时在公共场合穿戴蒙面罩袍也违反了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其次,穿戴蒙面罩袍对于女性权益和权利是一个极大的侵害。从现代文明层面来看,穿戴蒙面罩袍服饰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它剥夺了女性的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经济权利。一方面,穿戴蒙面罩袍服饰的妇女无法参加正常的工作以及其他文化、体育活动,这对穆斯林女性是极大的压抑。另一方面,穿戴蒙面罩袍服饰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有很大影响。如果母亲是生活在一种愚昧的状态之下,那么势必会影响下一代的孩子。此外,穿着吉里巴甫服、蒙面纱的行为背后,体现的是把妇女视为丈夫私人财产的错误观念,是对妇女人格的侮辱,严重违背男女平等原则。

再次,从文化风俗层面上来看,蒙面罩袍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较大。新疆的少数民族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如维吾尔族历史上受多种宗教影响,加上早期多民族融合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独具维吾尔族妇女特色的传统服饰与着装习俗的民族服饰,如艾德莱丝绸裙、金丝绒花帽、各种刺绣的衬衫和各种艳丽的头巾以及老年女性的白纱巾等等,都是维吾尔族妇女特有的着装与服饰特点。而在时代与社会不断得到发展与进步的今天,如果穿戴蒙面罩袍服饰的女性成群结队地出现在大街小巷,则是我们新疆少数民族妇女传统的服饰文化的严重倒退。

三、坚持依法治疆,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

1、禁止穿戴蒙面罩袍是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

近现代以来,对于女性的穿着,各国大都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和法律制度。特别是在欧洲国家,像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都先后出台了相应的法律,禁止在公共场所穿戴蒙面罩袍。在拥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地区,如埃及、约旦、黎巴嫩、土耳其、叙利亚等国家均不鼓励女性穿戴吉里巴甫服。中亚国家大多也采取不同方式对穿戴蒙面罩袍的行为予以限制。

2、用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法,治理穿戴蒙面罩袍等行为。

要把法治宣传常态化,积极广泛地向各族群众宣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大家知法、懂法、守法。要讲清楚宗教极端势力的险恶用心,要用宗教极端、暴力恐怖典型案例事实教育群众,让群众认清宗教极端势力的本质。要充分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向穆斯林群众阐述伊斯兰教的正信内容,增强权威性、说服力,用宗教教义批驳宗教极端势力的荒唐说法。

要严打、教育双管齐下。要通过干部讲政策、群团组织讲风尚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对强迫、煽动、组织、蛊惑他人穿戴蒙面罩袍且不听劝告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惩处。

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坚持和追求世俗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蒙面罩袍不是民族的传统服饰,新疆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宗教极端势力鼓吹的妇女蒙面、穿罩袍行为是要毁掉民族的传统服饰和文化。通过宣传教育使大家人人争做守法公民,形成人人努力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热门话题更多>>

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