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新闻与你零距离!
阿塔纳水厂

程学源大使在斯里兰卡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一枝独放不是春,姹紫嫣红正当时——写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之后》

发布时间:2019-05-31 发布者:南亚发展网



5月28日,程学源大使在斯里兰卡《每日金融时报》等主流媒体发表题为《一枝独放不是春,姹紫嫣红正当时——写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之后》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孟夏时节,万木齐发。2019年5月15日,包括斯里兰卡在内的亚洲47个国家及域外各国嘉宾共2000余人齐聚中国北京,共赴亚洲文明对话盛会。此次会议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先倡议,旨在为亚洲各文明间搭建起平等交流、互学互鉴的对话平台,倡议提出后得到域内外各国的广泛响应和支持。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阁下在斯国内政治日程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仍赴华参会并发表演讲。这不仅体现出对中斯关系以及大会本身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中斯文明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重的高度重视。我本人陪同西里塞纳总统参加了此次大会,愿借此机会与斯社会各界人士分享自己参会的心得体会。

  

第一,文明需要平等尊重。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生存的土壤和存在的价值,都凝聚着国家、民族的智慧和追求。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中国有记载完整、自成体系的“二十四史”,斯里兰卡有着巴利文写就的《岛史》《大史》《小史》,它们同是世界文明的璀璨成果。长期以来,中斯文明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一同熠熠生辉。

  

第二,文明需要相互欣赏。文明是美的结晶,所有美好事物都是相通的。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国有故宫这样的古代宫殿建筑瑰宝,斯里兰卡也有着狮子岩这样构思精妙的宫殿遗址。中国莫高窟栩栩如生的壁画引人称赞,斯里兰卡丹布勒的壁画让人流连忘返。中斯两国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都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中斯文明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竞相绽放。

  

第三,文明需要包容互鉴。自我封闭是文明的衰落之路,交流互鉴是文明的发展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中国东晋高僧法显游历斯里兰卡后所著的《狮子国游记》成为后世研究斯古代历史的珍贵资料,其传入中国的《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杂藏》等四部佛经梵本也丰富了汉地大乘佛教典籍。唐代中国高僧玄奘曾游历斯里兰卡并著有《大唐高僧西域记》,斯里兰卡僧人释迦蜜多罗赴五台山清凉寺参拜文殊菩萨的仪式渐至被大乘佛教所吸收。再有8世纪初斯僧人不空(梵名阿目伽跋折罗)入唐宏法,不仅成为三朝帝师, 还成为汉地佛教密宗祖师及四大译经师之一,他将唐代的绘画及雕塑艺术引入斯里兰卡的影响至今还能在丹布勒及锡吉里耶的壁画中有所反映。就是通过这种兼收并蓄,我们中斯文明汲取着彼此的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第四,文明需要创新发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封闭只能导致文明的落后,守旧只能导致文明的衰败。任何文明都只有顺应时势、推陈出新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西里塞纳总统在开幕式发言中指出,亚洲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和谐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了解、理解彼此的文化和文明。中斯两国都是有着多民族、多文化群体的文明,对不同文化持包容开放态度早已成为中斯文明固有的文化基因。我们深知“合羹之美在于合异”,深深懂得每一种文明都凸显着各民族生生不息、辛勤劳作的智慧结晶。“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未来我们应以文明交流互鉴为抓手,以民心相通为纽带,持续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斯转化为务实成果,更好地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通过进一步打造中斯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来源: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官网)

热门话题更多>>

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