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新闻与你零距离!
科技

凝聚共识·共筑“空中丝绸之路” ——赵白鸽作第四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大会总结

发布时间:2019-04-06 发布者:南亚发展网




4月2日上午,第四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论坛在香港大屿山亚洲国际博览馆成功举办。这是该论坛首次在香港举行,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出席大会并致欢迎辞。全国政协丝路规划研究中心理事长陈元、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国际机场理事会理事长Angela Gittens等分别发表开幕致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等发表主题演讲。来自国内外民航局、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行业协会,航空企事业单位、国际著名飞机制造商、大学院校、科研院所及社会组织近三百个机构单位、六百多位代表参加论坛。


大会围绕“中国航空产业与国际合作”的主题,就民用航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机场国际化运营、航空制造与航空人才国际化发展、航空产业的跨国投资等专题展开讨论。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作大会总结发言。




赵白鸽指出,以航空物流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产业和关键产业,为“一带一路”框架下实现区域互联互通增添了新的动力。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而“空中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陆”两个丝绸之路之上,再开创一条“空中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并行,意义深远。“空中丝绸之路”不仅连接大陆与海洋,还在蔚蓝天空中架设起新的合作桥梁,是促进人文交流、经贸往来、技术传播的重要途径。



 赵白鸽针对我国在“一带一路”连接国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除了与我国直接接壤的部分国家,还有更多国家是与我国不接壤的,要做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航空运输是首选联通方式。六年来,我们沿着“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累计与96个国家和1个地区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通航45个国家。中国民航致力于增强航空保障能力,六年来新建37个机场,打造三大世界级机场群,以建设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和人文机场为抓手,不断完善机场网和航线网。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货物贸易超过7万亿美元,其中空运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20%。


不仅如此,赵白鸽强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如何通过AI、5G、大数据等新技术助力丝绸之路的发展将是一个重要命题。当前各国关注点再次转移到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上,在新兴技术产业中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航空产业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如何推进航空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建设一条科技和智慧的“一带一路”,航空企业将肩负重任。



 赵白鸽认为临空经济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概念,它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出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聚集,从而产生了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新经济现象,中国将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加大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因此,航空产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认为这次大会为这个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新的思想注入新的力量,开启了“空中丝绸之路”的新征程。


最后,赵白鸽表示,本届大会在香港召开具有特别的意义。香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可发挥“一国两制”下的双重优势。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可以更好发挥香港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的作用。香港的高水平的服务业与国际化,在促进“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等方面大有可为。


4月下旬,我们将迎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同时,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论坛正是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召开,它是一场高规格的思想盛会,也是一次跨界交流的盛会,参与讨论的600多名代表分别来自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科研院校、航空企业、金融企业、媒体机构等各界组织,还有智库的共同参与。希望通过本届论坛召开,倡议全社会动员起来,凝聚共识,为共筑“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一带一路”贡献力量。(来源:蓝迪国际智库)


热门话题更多>>

2019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