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向世界输出中国标准——在“一带一路”上恪尽职守的人
发布时间:2019-05-12 发布者:南亚发展网
亚太大众传媒录制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看见的,却不是桃花源,是当地人心中的“生命之源”——阿塔纳大型水厂项目工地。
望着眼前这一百多根桩,阿塔纳水厂项目现场执行经理杨威告诉记者“为了修建这个水厂,我们削平了两座山头。”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自古以来,交通不畅,物流不旺,经济难上。
2016年,初到斯里兰卡的杨威看着阿塔纳水厂的项目选址犯了难。因为以往修建大型水厂,选址都会选择相对平坦开阔的地方。而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仅为65,61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又较大,可谓是寸土寸金。
阿塔纳水厂项目现场执行经理杨威正在向记者介绍当初为建设水厂削平的山头位置。记者潘祖荣摄
由中国机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MEC)承建的阿塔纳水厂,阿塔纳水厂位于科伦坡以北约40公里西部省的山坳间,工程包括新建一个日处理5.4万吨的净水厂,一个日供水8.5万吨的取水口。以及超过720公里的输配水管网建设。这里群山环抱,密林遮掩。山坳两侧的山坡远远超过了水厂范围内的标高,而项目北侧的又是深深的洼地。就连通往项目驻地的唯一路径,都只是一条窄窄的黄泥路,雨季的时候连行人都很难行走,更别说运送物料的大型货车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威脑子里浮现了八个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没有路,我们就修路。地处低洼,我们就填平。山坡超高,我们就运走。施工空间小,我们就加强综合利用率。没有条件我们就创造条件,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记者的摄像镜头,杨威目光坚定地向记者说到。
阿塔纳水厂项目现场执行经理杨威正在向记者介绍需要填平的低洼。记者潘祖荣摄
很快,经过无数次现场勘测,和工程师商量探讨后,身为阿塔纳水厂项目现场执行经理的杨威带领着他的团队,上演了一出现代版“愚公移山”。
整整一年,360多个日日夜夜,阿塔纳水厂项目的工作人员铺平了进入项目驻地的黄泥路,削平了两座大山,再用大量毛石混凝土填平低洼。为了固坡护坡,还在水厂两边打了106根高17米直径约1米的护桩。就连大年三十,项目现场依然可以看到坚守在工作一线工作者,杨威也是其中一员。
现场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员。记者潘祖荣摄
地理位置的问题解决了,杨威又迎来了第二个难题。进入实质性的水厂结构建设后,项目的场平和基础工作相对复杂,划分区域较多,如何在有限的施工区域提高综合利用率呢?
“像平时一个塔吊就能覆盖整片施工区域,但因为这里地理环境比较特殊,一个塔吊不能全覆盖,我们只能增设另一个塔吊在项目对角。别看我们项目施工区域小,但一切又井然有序,这些都离不开我们中方工程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
现场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员。记者潘祖荣摄
都说细节决定高度,态度决定成败。作为中国工程师,他们在专业上更是精益求精。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幅有趣的画面,在本就不宽敞的施工区,竟然给一棵菩提树穿上了“防护甲”。
“因为斯里兰卡是佛教国家,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所以这里的人民无论是印度教还是佛教,都会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考虑到这些宗教因素,我们特意圈了一块地给这棵树,将来它会和阿塔纳水厂一起成为这里的地标。”
恐怖袭击,坚守一线
4月2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恐怖袭击,彻底打乱了斯里兰卡这个平静的国家。从上午9时许到下午6时实施宵禁前,8场连环爆炸导致253人在事故中丧生,485人受伤。
接到恐袭消息后,杨威第一时间通知全体员工注意安全,尽量在项目驻地不要外出,并立即跟上级领导沟通,加强项目驻地的安保力量。
正在建设中的阿塔纳水厂。记者潘祖荣摄
阿塔纳水厂项目工程师高艳告诉记者:“爆炸后的第一时间,我们都收到了公司下发的安全通知,杨经理也在群里面提醒我们注意安全。看着那些贴心的话,我们当时也没那么害怕了。”
谈及连环爆炸对项目建设的影响,杨威告诉记者,“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就放慢工程建设的脚步。当地的老百姓还等着我们给他们输送清洁用水呐!”
据官方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斯里兰卡全国有约4万名肾病患者,每年有约1000多人死于肾病,2016年,斯里兰卡新发肾病病例又增长3,372例。调查显示,造成当地肾病蔓延的主要原因是不洁饮水问题。因此,2017年,斯里兰卡政府在财政陷入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依然调拨一笔可观的配套资金启动阿塔纳水厂项目建设。这个项目建成后覆盖面积将达397平方公里,可解决当地42个村庄的60万人清洁饮水问题,从根本上帮助斯里兰卡人民摆脱慢性肾病困扰做出积极贡献。
现场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员。记者潘祖荣摄
“我刚到这里的时候,就受到这里水质问题的困扰。后来仔细观察当地村民生活环境发现,虽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水井,进行水循环彻底清洁基本要一年才有一次,平时只能靠添加味道很重的氯来对井水进行消毒除菌处理。更别提旱季那些变成棕色的井水了,根本不能喝。”
看着附近民众长期饮用没有经过任何净化处理的雨水、河水及地下水,水厂项目一线工作人员都感到一股责任感,一份使命感,一种紧迫感。正是这份使命感,杨威即使在受到登革热病毒侵袭的时候,也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阿塔纳水厂项目商务助理董浩威告诉记者:“杨经理是一个非常直爽的北方汉子,工作非常认真负责。那时他感染登革热高烧不退,在当地医院挂了一个多星期的吊水。好不容易退烧了,但因为登革热引起腰肌发炎,只能卧床休息。他却不顾医生叮嘱,回来的第一时间就投入到工作上来。”
中国标准,英国标准
都说基建、高铁和IT是世人最为瞩目的“中国速度”。的确,历经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的创新能力已不仅仅旨在驱动中国的经济向上发展,更是推动着这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文明的东方国家,再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工程师团队正在开会研究图纸。记者潘祖荣摄
实际上回顾人类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某一些伟大的变革会促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身份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迈入工业化的国家。
因此,在斯里兰卡,当地工程技术人员从学校学的历来都是英国标准,工作中实施的也都是英标,他们对英标了如指掌,而对中国标准则知之甚少。
建设中的阿塔纳水厂全景。记者潘祖荣摄
“十几年前,中国标准比英国标准应该说还是有些小差异,但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中国标准已经赶超英标。从立项到现在,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越来越接受我们的中国标准。”谈到中国在斯项目绕不开的英标问题,杨威骄傲地告诉记者。
“此时此刻,基建、科技、制造、AI、消费电子、新能源……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中国正站在由追赶者向领先者转变的历史关键阶段,结合‘建设制造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新导向,我们这些在海外发展的中国企业,也在努力的向世界输送我们的‘中国’标准。”
从现在起直至2050年,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身份正在由一个追赶者向领先者转变。
斯里兰卡阿塔纳水厂效果图。
更为重要的是,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从IT到高铁,从船舶到军工,从消费电子到汽车制造,中国的各行各业正在展现出不可阻挡的强大的发展势头。中国已经由追赶者到领先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标准也将成为世界主流测试标准之一。